时间:2023-01-09 17:53:40 | 浏览:654
老覃昨天写了《1955年,毛主席对葛庭燧说:你们蓬莱不但出神仙,还出了个吴大帅》 一文,讲的是毛主席为了主持召开修改《农业十七条》的会议,于1955年12月21日住进了杭州刘庄。数日之后,即在12月30日下午,接见了访日归来的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科学家代表团大部分成员。
次日,即12月31日,陈毅元帅也来到了刘庄,参加即将召开的修改《农业十七条》的会议。
当天晚上,陈毅在毛主席的住处与毛主席海阔天空地闲聊,聊了一个多小时。话题很广,其中聊到了最新发行的影片《南岛风云》。
这是以琼崖纵队第三支队后方医院看护长邓莲花为原型创作的抗战题材的影片,内容真实,情节感人,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
毛主席在北京重新编辑、修改《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书期间,曾在中南海西楼大厅所观看过这部电影,被剧中女英雄符若华的事迹所深深感动,同时,也对符若华的饰演者上官云珠的艺术表演才能赞赏不已。
陈毅身为上海市市长,自然对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投入更多关注。他告诉毛主席,上官云珠为了掌握人物个性,专程拜访邓莲花,并与邓莲花一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认真体验生活,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逻辑,从而使符若华这一形象焕发出动人的艺术光彩,为影片生色不少。
1956年元旦过后,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召开部分各省、市委和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审议并修改《农业十七条》。
这个会议从1月3日一直开到1月9日,《农业十七条》的题目被修改为《1956 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内容已由最初的十七条增加到了四十条,准备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会议结束后的当日,毛主席在陈毅陪同下来到上海。
当天晚上7点半,毛主席在南京西路的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精英,其中有复旦大学数学教授苏步青、史学家周谷城、医学教授黄家泗及电影界的著名人士赵丹、沈浮和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是最后才到的。
毛主席热情地和她握手,打招呼,称赞她在《南岛风云》中的表演演得好。
毛主席说:“我看了影片,真真切切地感到你把那个女英雄演活了。你以前演的全是娇滴滴的阔太太,这一下子就像脱胎换骨,演活了一个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女英雄,你是孙悟空吗?你会七十二变吗?”
在座的人听了,都笑了起来,却都有同感,觉得毛主席的话放在上官云珠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在大家的印象中,上官云珠的形象和气质就适合出演风情万种的交际花、贵妇人之类的角色。
她之前在《国色天香》《黑衣盗》《泪洒相思地》《鸳鸯泪》《乱世儿女》《天堂春梦》《太太万岁》等片子里演的都是这一类角色。
虽说她在后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中作过一些突破,尝试演小市民家庭主妇、上海纱厂女工、教授夫人这样的角色,但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她千娇百媚的形象。
她在《太太万岁》里最后一个镜头,她所饰演的交际花施咪咪对镜头抛出的媚眼,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电影印记。
著名演员黄宗英在1978年写的《星》一文中说,1949年,上官云珠在参演《乌鸦与麻雀》时,主动提出了与自己换角色,因为她“再也不想演交际花、交际草了”。
上官云珠的儿子韦然在《带雨云埋一半山——记我的父亲程述尧》一书里也谈到:母亲“热爱各种各样的角色”,新中国成立那年,她才29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纪。但她的相貌、戏路、气质,都很不适合演“工农兵”的形象。为了向主流靠拢,她积极改造思想,向从解放区回来的和曾经地下党的这些同志学习,还身体力行,穿上列宁装,参加各种活动,到街上到工厂去宣传演出,到灾区筹款义演,到部队义演,吃穿住都在舞台上。
韦然还提到,母亲虽然抗战时期一直在沦陷的上海,但是她没拍过日伪的电影,她仇恨日本侵略者,她三姐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她在逃难时吃过很多日本人的苦头,她在靠演话剧维持生计的那段时间里,她所在的苦干剧团里有很多地下党;她后来加入了昆仑公司,这个昆仑公司也是地下党领导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被打散了,解放后担任过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当时在上海养病,母亲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帮谭启龙传递过一些信件。1949年初,母亲还说服了国民党空军人员邢国铮起义。母亲为了演好《南岛风云》里女英雄符若华这个角色,下了很大的功夫,到海南岛去体验生活,从海南回来以后,人又黑又瘦,非常拼命。
可以说,上官云珠在《南岛风云》这部电影中使出了浑身解数,凭借一股子狠劲,把这个女英雄演活了。
毛主席称赞她演得好的同时,鼓励她说:“不经历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呢,你这次演的女战士是成功的,但我希望你今后不要停留于此,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你越来越好的银幕形象。”
上官云珠激动地说:“谢谢主席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毛主席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上官云珠?这个名字很漂亮嘛,是艺名还是真名呀?”
上官云珠回答说:“我原姓韦,名均荦,字超群。上官云珠这个名字,是我第一次‘触电’,参加拍摄《王老虎抢亲》时,导演卜万苍给我取的艺名。”
其实,上官云珠参加拍摄《王老虎抢亲》并没能坚持到底。
韦然说,半途而废的原因,可能是她试镜的时候怯场,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新华影业公司的老板张善琨用童月娟把她换下了。
不管如何,上官云珠是因为参加了拍摄《王老虎抢亲》,“上官云珠”这个名字被新闻记者炒红了。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上官云珠后来主演了《小白旗的风波》,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捷克。
1962年,我国文化部效仿苏联评选“二十二大明星”的做法,评选出了上官云珠和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王丹凤、孙道临等“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1963年,上官云珠参演了影片《枯木逢春》,在影片中首次扮演农村老太太的形象。她的演出征服了观众,再一次奠定了她在电影表演艺术上的实力派地位。
同年,她在《早春二月》这部电影中出演了命运凄苦的文嫂一角。
在中南海工作了27年的张宝昌先生写有《中南海内部电影》一文,专门讲述在中南海西楼大厅放映电影的故事。他在文中写:《早春二月》首次在中南海放映时,大家反映热烈,纷纷叫好。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挥舞着手说:“电影拍得太好了,演员演得也非常到位,我们当初不少青年参加革命时,就是这个样子……”其他几位首长夫人也赞扬:“演员把剧中的人物完演活了,感情含蓄细腻。”
上官云珠之后的电影作品还有《血碑》《舞台姐妹》,这些作品都非常成功,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本文由影视圈原创:circlemag)最近,你是不是被《你的名字》刷屏了?你是不是为电影中两人的凄美故事而泪奔?你是不是也非常喜欢片中两个人交换人生的情节? 但不得不说的是,《你的名字》虽然在构图上配得上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但故事总体上却略
老辈的相声演员往往都有多个名字,一般为观众所熟知的大多是他们的艺名,而本名往往不为人知。除了艺名之外,很多人为了招徕观众,往往还有听起来不太雅致的绰号。每一位相声演员的艺名和绰号背后都有一段趣闻或典故。一、为迎合观众,自己或同行取的比较接
在娱乐圈中,众所周知很多明星艺人现在用的名字都是艺名,原因一般是公司要求或者名字不好听等等,但是观众朋友们对此一无所知,当得知明星的真名后,也是大吃一惊,尤其是对于一些明星艺人的真名来说,更是给人一种诧异的感觉。我想观众朋友们都知道最近热度
出生在吉林省的宋小宝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一句“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逗得多少人开怀大笑。可你知道吗?宋小宝这么一个好记又顺口的名字,竟然是艺名!那么他的本名又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名字——宋宝利。不过,不得不说宋小宝这个艺名确实
侯耀文——小阿弟绰号:“侯三儿”、“侯三叔”,后来便直升为“侯三爷。1960年,12岁的侯耀文首次登台,表演节目是父亲曾说过的《醉酒》。此后,由于父亲侯宝林反对他从事相声事业,侯耀文以小名“小阿弟”作为自己的艺名,在相声舞台上度过了最初年时
常香玉作为豫剧常氏唱腔的创始人,她一直希望找到合适的弟子能够传承豫剧艺术,经过千挑万选,选中了陈百玲(小香玉),然而小香玉没有坚守初衷和承诺,常香玉非常失望,经过深思熟虑,老艺术家在临终前宣布收回小香玉的艺名!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常香玉常香玉
杨紫是娱乐圈中当红小花旦,凭借刚收官的电视剧《亲爱的》再次圈粉无数,作为童星出道的她一次次的用演技征服观众,从而备受观众们的认可!现在杨紫这个名字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名字简单好记,但是谁能知道杨紫这个名字只是她的艺名而已,从他出道拍戏后就一直
·真艺者唯惜堂堂正正艺名……正说着就又来这么一个——二十年前,因识“网路”已是吾艺传播在这世间唯一适合的途径,乃克己“文士”之短,尽全力学会且应用这“艺文网事”相关的一切。此事从前曾道及,不赘述。当时短短数年间,这努力颇见成效,相关事宜亦尝
现在杨紫可以说真是大红大紫的新晋小花了,杨紫的演技一点的增长,现在杨紫的演技也没得说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其实杨紫只是一个艺名,很多娱乐圈的明星在进入娱乐圈之前都会改名字,就是为了大家能更快的记住自己的名字了。杨紫最早的出名是在《家有儿女》中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所服役的部队驻在泰州,泰州是驰名中外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大师的故里。我在政治部群工科任干事,常接触、走访当地的各界人士,这样就结识了梅兰芳大师的族兄长梅庵臣先生。彼时正逢梅兰芳大师逝世不久,我们的话题便很自然地扯到梅兰芳